来源:简单心理
这个时代,还在谈恋爱的年轻人都在为什么烦恼?
简单心理2023-2024心理健康及行业人群洞察报告显示:在恋爱和已婚状态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伴侣沟通都会造成明显的困扰——恋爱的确不好「谈」。
在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平台上,我看到最多的烦恼都是女性发出的:「我想沟通,但他拒绝沟通怎么办?」
焦躁的女人,沉默的男人,这似乎是我们的文化中某种关于亲密关系的集体画像。问题出现在哪里?是女性要得太多,还是承受了太多?
我带着这些困扰找到知名心理咨询师徐丽丽老师,她这些年致力于人际沟通分析(属于心理咨询的一个流派)的研究和教学,并帮助了很多位在亲密关系中被沟通卡住的朋友。
在她看来,拒绝沟通是亲密关系里的致命伤害,「它是对一个人存在感的彻底漠视」。而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有性别的天然差异,也有人们对关系的错误期待,「幻想其他人都得按我想要的方式来爱我」。
亲密关系的经营并不都是甜蜜,反而很多苦涩——学会处理失望和不满,爱才能持续下去。
▼ 以下是简单心理和徐丽丽的对话:
徐丽丽, 简单心理 《人际沟通分析(TA)入门》课程主讲老师,中国沟通分析协会(CTAA)副理事长,大陆首位国际认证沟通分析师CTA(心理治疗方向),国际TA协会认证预备督导师PTSTA(心理治疗方向)。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出版专著《沟通赢家》、《你好压力》《言之有理—TA中的女性沟通心理学》。
01
真爱是互相做父母
轮流当小孩
简单心理: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亲密关系的沟通问题上很多时候是一方追一方逃,女性渴望更多沟通,男性拒绝沟通。为什么会这样?您觉得和性别因素有没有关系?
徐丽丽:的确会有一些性别因素在里面。女性是听觉类动物,喜欢听甜言蜜语,天生是愿意沟通的。其实男性也喜欢听,但有一点不同,在亲密关系中,男性更希望自己是被欣赏的,而女性更希望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
所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肯定都需要沟通,也都是想沟通的。而亲密关系里出现这种沟通意愿上的不一致,往往是因为「沟通合约」没有建立好。
什么叫沟通合约呢?简单来说就是咱俩为什么谈,谈什么?人们的沟通需求一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增进关系,一个是解决问题。而男性更关注解决问题,女性更关注增进关系。因为女性偏听觉型,也更情绪导向,我不着急解决问题,得先把情绪处理完。但很多时候,人们对于这一点是不清楚的。
我举个例子,一个女性下班回到家,和伴侣分享工作中的一些冲突,用沟通心理学里的人格状态(编者注:人在沟通中有3种人格状态,分别是父母、成人和儿童)来讲,女性这时处在一个儿童状态,希望得到对方父母式的「养育」和关注。比如对方跟你同仇敌忾,说「大不了咱回家不干了」,或者「这个人就是***,别跟他一般见识」。
但男性一般会怎么回应呢?他们比较理性,会从成人状态出发,「我理解这个事有以下几个层面」「你应该怎么样,这一点我以前都提醒过你。」
这个时候女性当然会觉得你一点都不理解我,男性也会委屈,觉得费心给你想了半天办法,还不领情。久而久之,男性就不愿意沟通了,反正也不是来解决问题的,我敷衍一下就行。
两个人沟通合约没谈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方追一方逃的现象。
简单心理:您刚提到人们在沟通里的人格状态,能不能展开讲讲?不同的人格状态对我们的沟通会产生什么影响?
徐丽丽:沟通心理学有关于沟通风格的的测试,显示人们从大体上来说有3种沟通风格:父母、成人、儿童(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我们曾经做过很大规模的测试,发现我们国家的人群中占最高比例的是父母型,成人状态和职业有关,比如军人,医生,但即使在这样的人群里也不超过三分之一。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结论呢?生活中很理性,成人自我状态高的人其实并不是大多数。
成人状态发展比较好的人往往需要有几个条件,一是家庭经济水平比较好,没在生存线上挣扎过。二是父母养育过程中比较松弛,孩子有很多试错的机会,能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也会比较自信。
但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这么幸运的,所以成人状态不够高也是自然。
父母型的另一面就是儿童,你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家庭里面,要么我是父母,你是孩子,你听我的;要么你厉害了,父母听你的,他们又变成「儿童」。伴侣之间也是这样,要么我说了算,要么你说了算,关系是有等级高低的,平等对话的机会不是很多。
不过在亲密关系中,一方父母,一方儿童的状态其实也没有问题,但这有两个前提:
一是咱俩的状态要能对应上,当我一进入儿童状态,你就能自然进入父母状态,你知道我这时候脆弱了,过来安慰我,沟通就能进行下去。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妻子回到家说我好累,丈夫来了句「你们的工作就是天天往那一坐,有什么可累的」,这就是交错沟通。妻子本来期待丈夫像父母一样关爱自己:「累了赶紧休息,想吃什么我来做」。结果对方也是个儿童状态,妻子的期待落空,沟通就进行不下去了。
二是能在不同的状态中切换,有时候我来当父母,当我难受了、累了,我就当儿童,你也要能当我的父母。咱俩得轮着来,不能一方只当父母,永远当父母,这样关系就有问题了。
沟通心理学告诉我们,你有好几种自我状态可以选,不是只有一种。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灵活的,能在不同的时刻用到不同的自我状态,并且知道为什么要用这种状态。
但很多人自己是不愿意改变的,包括沟通中一方追一方逃,也是双方陷入到了某种僵化的人格状态里面。
02
拒绝沟通
是对一个人存在感的否定
简单心理:我之前和一些伴侣拒绝沟通的女性交流时,能感觉到她们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很难表达这种痛苦,对方看似什么「坏事」也没做,为什么拒绝沟通会对一个人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徐丽丽:沟通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安抚」,安抚就是对他人存在感的关注和反馈。比如咱俩在这聊天,我注意到你的头发长长的,穿了一件蓝色的衬衫,这个叫我关注到了你。如果我们给了对方反馈,这个反馈还恰恰是对方所需要的,对方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就是正面安抚。
如果给到的反馈是对方不想要的,让对方不舒服了,那就是负面安抚。最差的就是零安抚,零安抚是对他人存在感的漠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冷暴力。
在亲密关系里,这个伤害是非常致命的,因为你是从存在感上彻底否定了一个人。所以对很多女性来讲,最讨厌男人沉默,哪怕吵架也比沉默强。
我记得有个电视剧叫《以家人之名》,里边有一对夫妻就是这样的,男的家里什么事也不管,都甩给妻子,妻子只能什么都管,男的就以这个理由提出来要离婚,说你太强势了,我在家里都不自在。
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关系模式,男的拒绝沟通,冷暴力,外人可能还会觉得,你看他脾气挺好的,还上班还挣钱,他怎么了?最后往往是女的做了很多事,已经被逼得歇斯底里了,大家反而去指责,看你这脾气,你应该调整。
指责有形的东西更容易,如果我们去谈论一个没有发生的东西,或者缺少的东西造成的伤害,就会比较困难。
简单心理:如果一位女性现在正面临这种对方拒绝沟通的痛苦,她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去学习一些沟通心理学的东西会对关系有帮助吗?
徐丽丽:学习肯定是有帮助的,你至少可以知道沟通里发生了什么,他现在为什么不跟我说话。
沟通里面分三个要素,自己、他人和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你首先要知道在家庭这个环境里,双方的角色是丈夫和妻子,不是上下级,如果一方在职场上是个领导,就不能用领导的口吻和伴侣说话,时间长了,人家不爱搭理你很正常。
另一方面,你还要清楚你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是让他给你解决问题,还是安抚你的情绪。既然一般情况下,男性都不擅长识别这个,你最好直接告诉他。
「我今天要跟你说一件事,然后需要你帮我想个主意」,这是解决问题;如果你说「不行,我都肺都要气炸了,你得听我说说,让我把这情绪发泄发泄」,这是安抚情绪。
但有些女性可能喜欢让男人猜自己的目的,不愿意明说,这其实是一种儿童幻想,也是被我们的社会文化所「污染」了。
我们的影视剧里对爱情的描述是什么?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霸总,比如现在正播的一个电视剧《蛮好的日子》,它给你讲,一个女性遭遇了背叛,但是又漂亮又励志又能干,不仅事业翻盘,还有比她小很多的富二代弟弟喜欢。大家看得很爽,但你去真实生活中调查,这样的事发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但女性观众看完可能就会幻想,我会找到一个人,他又帅又能干,有钱,能倾听我,还能满足我的需求。慢慢地就在脑子里树立出一个全能伴侣的形象,再看一眼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伴侣,当然就会不满。
但这就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人不太可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03
做个婚前心理体检
再考虑要不要结婚
简单心理: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调查,简单心理2023-2024心理健康及行业人群洞察报告显示:参与评估的男性面临的伴侣沟通困扰,要明显大于女性。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看似求助更多的是女性,但拒绝沟通的男性也是痛苦的?
徐丽丽:对,他们确实不擅长沟通,这个部分原因是生理结构影响的,男性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就是不如女性发达,所以他们在沟通中总是会有挫败感,也没时间学习。
但沟通不止语言一种形式,(语言)是狭义的沟通,如果你不擅长语言,也有心想好好沟通,完全可以尝试其他方式。
比如送礼物,你不会说,但能不能用礼物表达心意呢?或者是身体的接触、一起参加活动(比如爬山、看电影),这都是沟通的方式,也叫安抚。
这些安抚都会存在一个银行里,我们叫它「安抚银行」。今天你给我送了一束花,明天我给你做了一顿饭,后天你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就这样,今天投个币,明天投个币,安抚银行就有富裕的存款了。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人喜欢的沟通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带来沟通的困难。举个例子,有位女性是文字工作者,特别喜欢用语言沟通,但她的伴侣是个理工男,最不擅长文字了,但动手能力强,可以亲自做小礼物送给她,或者用身体接触的方式表达亲密。
但对这位女性来说,她可能对这些亲密的举动都视而不见,好像带上一副眼镜,只看有没有漂亮的文字,伴侣的身体动作,甚至买的礼物都看不到,我们称这个是「安抚过滤网」。
这个怎么解决呢?其实就是需要对彼此有好奇心,你愿意琢磨对方,就能发现他跟你不一样的特点。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允许他人用他们的方式来爱我们,而不是设定其他人都得按我的方式来。
简单心理:但做到这一点其实还挺不容易的,在我的观察中,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妇也不了解对方的这些特点。而且更糟糕的是,和刚开始恋爱的阶段相比,好奇心可能也没有了。
徐丽丽:对,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会问咨询中的这个伴侣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对对方还有好奇心吗?
和好奇心相反的一面就是贴标签,比如她就是不可理喻,或者他就是不善于处理和领导的关系,标签一贴上就没法沟通了,因为你已经下定义了。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并不容易,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成长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持自我觉察。所以我也会建议年轻朋友,进入婚姻之前,其实可以做做沟通心理学的访谈,我们有一个工具就叫「脚本访谈」。
通过这个访谈,你可以了解伴侣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吵不吵架,相互安抚的模式是怎么样的?他习得了哪些安抚的方式?双方父母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或者在家庭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男性做了什么,女性做了什么。
这些东西访谈下来,你大概率就能知道,他进入婚姻中可能是什么状态?在我看来,在这个上面花点时间花一点钱,收获会很大,这才是亲密关系的正道。但现在大家结婚时考虑更多的还是物质层面,其实有没有车跟婚姻是否能够幸福关系并不大。
进入婚姻,包括做父母,都是需要「持证上岗」的。现在国家不是担心结婚率越来越低嘛,如果说每个去领结婚证的人,都可以免费参加婚姻主题的脚本访谈。这就是在实实在在地帮助大家去面对婚姻的恐惧,而且是正向的帮助(笑)。
采访/作者 寒冰
责编 罗文
配图及封面 《婚姻生活》
徐丽丽老师是简单心理《人际沟通分析(TA)入门》课程的主讲老师。
人际沟通分析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此流派的经典科普读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度火爆全网;这门课可操作性强,可直接应用于咨询、企业组织、学校教育和心理治疗中,成为咨询师创收、扩大知名度的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