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要向美投资6千亿美元,阿联酋要投1.4万亿美元,是给特朗普画饼吗?

近日,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分别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和1.4万亿美元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这一金额远超两国历史对美投资规模,且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中东之行期间公布,外界普遍质疑其真实性:这是否仅为配合特朗普政治造势的“画饼”?结合多方信息与分析,答案需从政治象征、现实基础与潜在风险三方面综合考量。

一、政治画饼: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承诺

从政治逻辑看,沙特与阿联酋的“天价投资”本质是迎合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叙事需求。

  1. 特朗普的“政绩工程”

    特朗普第二任期延续“交易优先”的外交风格,中东之行核心目标是获取可量化的“外交成果”以巩固国内支持率。沙特将原计划的6000亿美元投资被特朗普临时“加码”至1万亿美元(未果),凸显其追求数字冲击力的意图。历史上,2017年沙特承诺的4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最终仅落实约1000亿美元,但特朗普仍借此标榜“外交胜利”。此次操作如出一辙,意在制造“美国优先”的舆论效应。

  2. 中东国家的政治对冲

    沙特与阿联酋近年与美国关系因也门战争、人权问题等出现裂痕。通过巨额投资承诺,两国试图重建与美战略互信,并换取美国在安全保护(如军售)、技术转移(如半导体、核能)等领域的支持。此外,沙特绕开以色列、阿联酋表态支持“两国方案”等举动,也反映出中东国家试图利用美国战略收缩期重塑地区话语权。

二、现实基础:部分领域可兑现,但金额存疑

尽管存在政治作秀成分,两国投资计划中仍包含可落地的具体项目:

  1. 军售与能源合作

    沙特已与美国签署1420亿美元军售协议(含F-35战机),并计划采购波音飞机(48亿美元);阿联酋则在能源领域与GE Vernova签订142亿美元燃气轮机订单。这些项目依托既有合同框架,落实概率较高。

  2. 科技与基建投资

    沙特主权基金(PIF)主导的200亿美元AI数据中心(DataVolt)、阿联酋参与的800亿美元技术投资(与谷歌等合作)等,符合两国经济转型战略,且资金由主权财富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近2万亿美元)支持,具备一定可行性。

然而,万亿美元级承诺的“水分”明显

  • 时间跨度稀释兑现压力:阿联酋1.4万亿美元投资分10年执行,期间可能经历两届美国政府更迭,约束力存疑。
  • 杠杆化操作与模糊条款:多数投资依赖国际资本合作(如私募基金),而非主权基金直投,实际金额可能通过金融杠杆放大。
  • 历史教训警示:2017年沙特承诺的1100亿美元军购最终实际交付不足50%,商品与服务进口额甚至低于奥巴马时期。美国国会批准的1380亿美元对沙军售中,实际成交额也大幅缩水。

三、风险与挑战:画饼易,烙饼难

即使部分项目能够推进,地缘经济风险仍可能削弱投资计划的整体兑现率:

  1. 经济波动性:沙特财政高度依赖油价(需布伦特原油维持85美元/桶以上才能平衡预算),若能源价格下跌,其投资能力将受制约。
  2.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可能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敏感技术项目;民主党若未来执政,或调整对中东政策,影响既有协议执行。
  3. 中东地缘冲突:也门胡塞武装、伊朗核问题等潜在危机可能扰乱地区稳定,增加投资项目的政治风险。

结论:一场各取所需的“政治真人秀”

沙特与阿联酋的万亿美元承诺,本质是特朗普政府与中东盟友合演的“政治真人秀”:

  • 对特朗普,数字化的投资承诺可包装为外交政绩,转移国内经济矛盾视线;
  • 对中东国家,通过经济捆绑换取美国安全背书,同时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

短期看,军售、能源等“硬需求”项目将优先落地;长期看,科技与基建投资的实际规模可能随国际形势动态调整。对于普通民众,这场“万亿狂欢”不妨视为地缘经济博弈的注脚——毕竟,当大饼足够大时,咬下一口已算赢家。

下一篇:《跨越山海 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