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字生命卡兹克
这个周末,豆包上了视频通话。

终于完成了去年12月火山大会上画的饼。
而我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告诉的人,不是AI发烧友的朋友,也不是群友,而是。
我妈。

我是安徽的,但自从18岁上大学后,我就一直在外漂泊,3年湛江、1年深圳、7年北京、2年天津、然后又回到了北京。
这十几年,我回家的次数,其实屈指可数,几乎每年只会回家两次,一次是国庆节,一次是过年,然后继续回到生活的轨迹上。
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忙,每天几乎跟陀螺一样,睡眠都不够,跟我妈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我不在家的日子里,我妈就一个人在老家的家里待着。我爸常年住在工厂里,每个月几乎都不回来一次,这些年家里常年就只有我妈一个人。
其实坦率的讲,我妈不是个排斥新事物的人,她挺乐意接受新东西的。
我每次回家,总会带些电子产品回去。比如我淘汰的小米14Ultra,给她打太极的时候拍照完,还有闲置的不用电脑,还有一堆乱七八糟我自己用的挺爽的智能家电,比如扫地机器人啥的。
她虽然嘴上经常说:“家里又不大,用不着这些”,但东西一旦到了家,她比谁都稀罕,总想试试,又害怕弄坏,说明书又很复杂,所以每次就跟我:“你教我一次吧,我记下来,以后就不麻烦你了。”
但说实话,那些家电啥的,小毛病和各种出错挺多的,就扫地机器人来说,要么毛卡住了,要么水箱没水了,要么你的边刷卷了,还有怎么设置虚拟墙等等。
每一次,我教完之后,她还是会忘,尤其是那些步骤繁琐的东西,隔三差五又变成了摆设,成了她嘴里一句:“算了,你下次回来再弄吧。”
这些年,我妈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她总怕自己电话来的时机不好,影响我工作。
有时候我在电话里问她:“家里那个机器人你用着咋样?” 她总是说,“挺好的,挺好用的。”
但我每次回家,却总能在柜子角落看到那些落了灰的机器人、音箱和闲置的pad啥的。
其实她不是真的不想用,而是遇到了小问题,想问却又不好意思问我,所以,宁愿等几个月,等到我回家了再一次性解决。
而这种场景,才是我觉得,最应该交给AI的场景。
让每个人,不止是一线城市的极客每天享受AI Coding的乐趣,也应该,让每个普普通通的你我,你我的家人,享受到AI的乐趣。
所以我看到豆包更新视频通话以后,第一时间说的那句话是:
“妈,以后你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开个视频通话问问豆包,很好用,别总是等我回家,她可以帮你解决的。”
真的,这才是我觉得,科技发展的意义。
我们总以为科技只是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但其实科技也能帮我们弥补这些距离,让那些本来无法照顾到的人和事,被更温柔地照顾到。
不过这句话发出去以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妈没有找到,豆包的视频通话在哪里。。。
所以,为了让我妈看懂,我又做了一个使用说明书。

这个手册果然很有效,我妈她,很快就用上了。
她用上之后,干的第一个事,就是把我之前留给她的旧手机给重置了,因为我1个月前寄给她的时候,我说了一句,妈你到时候重置一下再用,她说好。
然后就一直搁置了,后来我才知道,她真的不会重置,我也确实没有考虑周全。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在科技上越来越往前跑,但却忽略了在我们身后慢慢落下的亲人们。
我妈不是不想跟上,而是没人耐心地陪她们一步步走过这条路。
但是这一次,她借助豆包,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重置手机这件事,完成了。
当她给我发语音时,声音里透着前所未有的开心:“我按你说的那个手册,问了下豆包,很简单,它还真一步一步教我弄好了。”
我问她是怎么弄的,她给我大概讲了一遍,我自己录了个屏复现了一下,给大家看看,真的非常简单。
豆包真的很耐心,同时,我也很少见到像豆包这么耐心的孩子。
后来,她有跟我说,那个豆包还会认花。
她下楼去遛弯儿,看见小区花坛里新种了几盆花,长得挺漂亮的,但一直不知道是啥。
刚才试着跟豆包视频通话,它居然一下就认出来了,还说讲了好多养花的方法,还问我妈,是不是在家里也想养这些花。
我妈说,比你贴心多了。
她好像,开始频繁的用起了豆包起来,她好像,开始对这个世界,重新有了好奇。
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自己这两天也是,好像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好奇。
比如之前朋友送了我一个保健品,我没看懂是个啥,所以一直就放在那。然后今天想起来了,问了下豆包,它告诉我,是南极磷虾油。
但我同时也在思考,在困惑,识别花这个事情,拍照提问也能干,我曾经也教过我妈用拍照问,但是,为什么,我教完以后,她并没有用起来,并没有感受到AI的魅力呢?
我也简单问了一下我妈。
最后我觉得,最大的阻碍,还是麻烦。
对于年龄大一些人的人、或者对于手机没有那么了解的人,其实他们可能从来没有习惯主动拍照再上传这个行为。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几秒钟的事,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系列需要仔细考虑的动作:
我要拍哪个角度?
拍好了还要上传到哪里?
图片上传后,要怎么提问呢?
其实每一步,都需要一定的主动性和学习成本。
而视频通话不太一样。
这种天然带来的互动感和陪伴感,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在跟一个“懂事”的人在实时交流。
不需要拍照、不需要上传,只需要打开摄像头对准目标,就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得到答案。
而且不需要打字,只需要说话就行,打字对于他们来说,其实也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东西,他们的前半生,只有说话,还有写字。
现在,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一下就没了。
所以,对视频通话的接受度,要比拍照问高太多了。
后来,当天晚上,我妈跟我说,她把豆包给外婆也装上了,而怎么安装豆包这件事,也是豆包一步一步教的。
她说,自从去年外公走了之后,外婆一个人也挺孤单的,有个能陪她聊聊天的小家伙,还能解决一些问题,也挺好的。
最后她接了一句,下次你回来啊,就好好在家休息休息,其他那些小事,现在豆包都能帮我搞定,你主意好身体,一定别熬夜。
她说得很轻松,我听着却有点鼻子酸酸的。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我妈一步步地扶着车子,小心翼翼地跟着我的那天。
每个人,都终会老去,而现在,好像轮到我用另外一种方式陪伴她了。
真正有温度的科技,就是能耐心地陪伴每一个普通的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身边,让他们也能平等地享受到这个时代最温柔的馈赠。
我们总说科技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
可其实,有些时候。
它也可以让那些原本渐渐被忽略的距离。
悄悄地缩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