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4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中国体博会”)5月25日在南昌落幕,参展企业数量创新高,商贸对接成果丰硕。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表示,数字化浪潮正推动社会经济深刻变革,跨行业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体育用品产业以独特的战略韧性与发展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2025中国体博会商贸对接区收集到的信息,境外vip买家的意向采购金额已超过9000万美元。展厅内,国内外客商与展商携手探寻内外贸市场的无限商机。展会期间,海外买家累计进场人数超过4000人,累计进场客商及观众人数达5万人,累计观展人次达12万。以上数据折射出的信号是——体育用品行业复苏展现强劲的势能。
“这表明中国体育制造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罗杰表示,展会期间专精特新企业签约率表现出较高水平,印证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可行性。“不少参展企业表示参展合作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了新的高度,一些重要的合作项目在展会上成功签约,这些成果均为行业回暖提振了信心。”今年中国体博会的对外贸易的特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正逐步实现内外市场的双向循环,罗杰认为这与中国体博会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建设以及对海外买家的积极邀请存有一定关联性,但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同样至关重要,优质的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全球化与区域化交织前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体育制造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国内企业主动调整策略,运动鞋服及健身器材领域已形成有效应对机制。根据联合会针对相关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依托完整的原材料供应链体系,中国在运动装备的基础制造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尤为突出的是健身器材产业,其完善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已构建起竞争壁垒。“当下,企业正加速拓展全球化布局,逐步突破此前对于欧美市场的依赖。在出口增速持续攀升的同时,国内替代市场已具备高度兼容性。在当前的关税框架下,中国在产能转化与技术升级方面已经能支撑起成熟的解决方案。”罗杰说。
2025中国体博会不仅构建起高效精准的商贸对接平台,有力促进体育用品供需精准匹配及商贸合作深化,更以全产业链联动的创新模式加速重构——智能化健身器材、数字化运动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倒逼企业加强技术攻坚与服务体系升级,为产业能级跃迁提供核心驱动力。罗杰谈到,当前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出品质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升级趋势,体育用品产业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供给端变革,智慧体育场馆、虚拟运动赛事等新业态加速孵化,体育与文旅、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不断深化,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完善为推动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双链共振保驾护航。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98.83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83.96亿美元。“这两个数字都比2023年同期有所增长,重回增长路径,且逼近2021年的高点。”在罗杰看来,复杂的国际环境虽然增加了体育制造业企业的不确定性,但从客观数据上看,还远未到阻碍行业发展的地步,且海外市场不只有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对于欧美市场有很强的替代意义。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韧性,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也有很强的韧性,其国际化进程不可阻挡。
图片来源:中国体博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