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孤岛,天际雄关。这里是铸造忠诚和血性的地方——红其拉甫边检站。
1995年5月23日,红其拉甫边检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
30年来,一代代红其拉甫人视荣誉为生命,以“宁挑肩上千斤担,不倒心中一面旗”的英勇气概,永葆忠勇无畏、坚韧担当的本色,与雪山为伍、与冰峰为伴,抗缺氧、斗严寒、耐寂寞、守国门,勇于挑战生命和精神极限,在含氧量不足平原48%的茫茫雪域,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享誉全国的“特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新老“三特”精神。

铁血忠魂铸就钢铁国门
“升国旗,奏国歌,敬礼!”5月19日,当阳光点亮雪山之巅,一抹夺目的“中国红”伴随雄壮的国歌声,在红其拉甫国门上方冉冉升起。国门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郑重肃立,目视国旗唱起国歌。
“每逢周一和重大节日,无论风霜雨雪,我们都会举行升旗仪式。”红其拉甫边检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张雷说。
看着国旗,张雷为笔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冬天的故事。几年前,一辆国际班车缓缓驶入红其拉甫口岸,消息显示,该车不久前多次抵达境外毒品集散地,存在重大嫌疑。
随即,张雷与战友对车辆进行细致检查,从车内查获大量黄色包裹物。经检测为高纯度海洛因,共计113.7公斤。

张雷介绍,红其拉甫口岸是中巴唯一陆路通道,同时也是打击防范“金新月”毒品走私重要场所。
30年来,红其拉甫人以筑牢祖国西北战略屏障为己任,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境内境外局势变化,一批批新锐装备设备应用至中心主业,一个个业务骨干全力抵御跨境风险,一件件查缉管控战果捷报频传。
“我身后的国门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界,更是国家尊严与安全的象征。”张雷说,每次查缉时,他都会对着白茫茫的雪山,在心里默念这句话。
戍边卫士勇拓开放新局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5月20日,红其拉甫边检站执勤二队民警田高帅为当日最后一名入境旅客办理完通关手续时,已经是凌晨0时30分。
2024年12月1日,红其拉甫口岸正式由季节性开放转为常年开放,这个位于“生命禁区”的国门焕发蓬勃生机,中巴两国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由此迈入新的阶段。
红其拉甫边检站主动适应新形势,开设专用通道、“绿色通道”,完善便利通关、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等方面举措,全力服务喀什口岸经济带建设。

“2024年,红其拉甫边检站查验出入境旅客突破6万人次,刷新口岸通关以来的历史纪录。口岸通关量持续增长,对我们的勤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执勤三队民警唐志强介绍,口岸常年开放后,中巴两国经贸往来愈加频繁,口岸出入境人数屡创新高。截至今年5月19日,红其拉甫边检站今年验放出入境人员超9400人次。
“用‘移民蓝’护航‘跨境热’,从‘守国门’到‘促开放’,不变的是服务人民的赤诚之心。”红其拉甫边检站副站长谷长友由衷地说。
红色基因激荡万里边关
“去年,我亲手接过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赠予我们的,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过的国旗。这场景与三十年前似曾相识,这是对我们新时代红其拉甫人的最高褒奖。”透过时光,三十年前的场景仍在红其拉甫边检站政治委员范永勇心中澎湃。
三十载沧桑巨变,帕米尔高原架起空中走廊,喀什至塔县航程缩短至45分钟;营区内现代化综合保障中心、高原氧疗室、文体活动馆等设施鳞次栉比,5G网络连通万里边关,智能温室让雪域哨所四季蔬果飘香。
“旗手是一代代红其拉甫人赓续传承的身份。”看着警史馆内“模范边防检查站”锦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孙超不由感慨万千。在他眼中,展馆内丰富的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仿佛诉说着红其拉甫人勇于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

在海拔5100米的前哨班,“中国红色旅游边哨文化体验地”吸引八方来客。红其拉甫边检站警史馆3年累计接待研学、参观人员超6000人次,国门景区年内累计服务观光游客6.7万人次。00后新警陈元迪在留言簿写道:“看到1987年的旧马鞍,更懂得现在信息化查验系统的分量。”
岁月的长河在新老交替间静静流淌,往昔的艰苦与荣光代表着一代代戍边人所传承的精神,也指引着青年一代拼搏进取,奋发图强。新时代红其拉甫人正追寻先辈足迹,坚决打击违法犯罪、热忱服务出入境旅客,用钢铁般的意志在“生命禁区”续写新时代国门卫士的忠诚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