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文学史上,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告白。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这句话,源自英国剧作家毛姆的《面纱》,是丈夫瓦尔特得知妻子凯蒂出轨后的真情表露。
小说里,凯蒂一开始的确是愚蠢、轻佻、头脑空虚,深陷情欲而不可自拔。
但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后,她最终觉醒,蜕变成了独立强大的女性。
毛姆自嘲是个二流作家,但他手术刀般的笔触,却将一个女人的觉醒刻画得入木三分。
有人说,《面纱》是一部女性必读宝典,讲透了什么才是一个女人最深刻的蜕变。
是依赖旁人,做个提线木偶?还是屈服于欲望,沉迷享乐?
还是靠自己咬紧牙关,闯过命运里的一道道坎儿?
答案,或许就藏在生活的《面纱》之后。
1
藏起了不被理解的渴望
书中,女主角凯蒂,原本生活在英国南肯辛顿的一处小庄园。
她漂亮、风趣,追求者无数。
但她挑剔得很,挑来挑去,一下子成了“大龄剩女”。
后来无奈之下,凯蒂这才嫁给医生瓦尔特,并跟随他远离故土,来到香港定居。
可刚到香港不久,她就因为内心寂寞,喜欢上了一个叫查尔斯的男人。
关于这事,书里有凯蒂大段的内心独白。
她多么渴望有人能理解她,她并非水性杨花,只是活得太压抑太憋屈。
瓦尔特呆板、无趣,每天只知道工作,和他在一起,比死还难受。
而独守空房是多么寂寞,她太需要有人陪着,有人哄着……
凯蒂不是没有哭诉过,只可惜,她的心声丈夫无暇倾听,查尔斯也是假意迎合。
为了宽慰自己,凯蒂甚至写信回家,诉说婚后的压抑,痛斥命运的不公……
然而,她的父母、姊妹,也无一人能够明白她。
就这样,感觉被全世界抛弃的凯蒂,变得愈发自私、嚣张。
有句话说得好:成年人的世界里,理解向来是顶级奢侈品。
很多感受,只能自己体会;很多处境里,也只有你一个人。
倘若一辈子都苦苦追问别人:“你明不明白?你到底懂不懂?你怎么才能理解?”
问到最后,旁人一个冷漠的眼神或是几句敷衍,就能轻而易举地摧毁你。
毛姆说:成长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最恐怖的是,这条路,极其孤独。
不被理解,太正常不过,受冷落、被误会、孤立无援,都是家常便饭。
与其求别人懂你,倒不如收起“被理解”的渴望。
做自己的事,活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的救世主。
2
忘记了非说不可的事
随着丈夫在香港的工作越来越忙,凯蒂更加肆无忌惮地与查尔斯约会。
她自以为所做之事,天衣无缝,却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丈夫眼里。
终于,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瓦尔特拿着搜集到的证据,向凯蒂摊牌。
他给妻子两条路:要么离婚,但前提是查尔斯同意迎娶凯蒂。
要么凯蒂继续跟自己生活,但要前往一个叫湘潭府的小镇行医。
而湘潭府,正爆发瘟疫,死伤无数,堪称人间地狱。
凯蒂当然不想去送死,但无论怎么哀求,查尔斯都不同意娶她,瓦尔特也绝不通融。
不得已,凯蒂只能跟着丈夫去湘潭府。
她本以为自己死定了,却不知,人生的蜕变已悄然开启。
在过去,她心里总憋着说不完的话,碰上人就想倾诉。
但这次,或许是太难过,她竟一点也不想与人接触。
哪怕有人问自己的那些经历和故事,她也绝口不提。
后来,为了消解苦闷,凯蒂去修道院帮忙。
她负责照顾年幼的孤儿和病号,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在修道院,她认识了很多朋友,修道院院长,修女圣约瑟,还有很多可爱的中国姑娘。
偶尔稍有闲暇,大伙就坐在一起唠嗑,但凯蒂只是安静地听着。
她并非压抑着自己,而是渐渐忘了那些非说不可的故事。
就像书里写的:“她忘却了查尔斯,整个人如释重负。”
凯蒂的此番蜕变,让我更加笃信:女性的蜕变,是一场无声的革命。
我们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诉说,不需要满世界讲自己的故事。
闭紧嘴巴,大胆做事。
去丰富阅历、去充实生活,我们就能活出自己的样子。
真正美好的人生,从来不在讲述中,而在实打实的现实里。
3
失去了维系关系的兴趣
书中还有两个小配角,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凯蒂的母亲,贾斯汀夫人。
贾斯汀夫人,一直盼着凯蒂的父亲,能去英国王室做法律顾问。
为了这个目标,贾斯汀夫人使尽浑身解数,去拉拢关系,结交上层社会。
结果呢,她大失所望,不仅愿望落空,日子还越过越拮据。
第二个小配角,是查尔斯的原配夫人多萝西。
多萝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冷漠而疏远的。
她频频出席各种舞会聚餐,但从来不与任何人深交。
她深知丈夫拈花惹草,却从不试图挽回丈夫的心。
她唯一的生活重心是,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
多萝西不屑于社交应酬、夫妻关系,而是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对孩子的培养上。
故事最后,她不仅手握巨额财富,几个孩子还都成了很优秀的留学生。
可见,真正厉害的角色,早就失去了维系关系的兴趣。
她们不讨好迎合任何人,也不担心任何人的背叛,更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她们一门心思地为自己出谋划策,所有人生大事,都自己拿得定主意。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全然不费力,任何人的来去她都随缘。
作家冯唐,就形容过这一类的女性:
“乍看温和谦逊、有礼可亲,待你真正靠近,却察觉一道无形的屏障。”
这道屏障,是岁月赋予女人最通透的清醒——自带分寸的疏离感。
这份疏离,是洞察人性后的智慧,亦是千帆过尽后的沉淀。
4
接受了不在任何人的计划里
凯蒂在湘潭府的经历,伴随着自己怀孕和丈夫猝死,戛然而止。
在丈夫友人、同事的帮助下,她安全返回香港,准备待产。
谁料,一抵达香港,迎接她的竟然是查尔斯夫妇。
查尔斯如今是香港布政司,处理瓦尔特的后事,是他的工作职责。
但别有用心的他,竟说服妻子,将凯蒂接回自己家照顾。
之后一段日子,查尔斯总是故意支开妻子,偷偷跑去找凯蒂,故作深情地哀求凯蒂留在自己身边。
要在过去,凯蒂必定心花怒放,而今已然蜕变的她,早就对此不在乎了。
她要做的,是为自己和腹中的孩子,谋划一个未来。
所以,她对查尔斯以礼相待,顺利领到抚恤金后,就踏上了回英国的轮船。
回程路上,凯蒂思绪万千。
她原本是母亲的掌上明珠,却因没嫁入豪门,而被母亲厌弃;
她曾被丈夫放在心上,但阴错阳差下,也失去了这份爱情……
她曾经无数次因为别人的轻视而痛不欲生,无数次因为别人“不够爱我”而痛苦难过。
但现在,经过大风大浪的她,内心无比坚强,再也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她热爱自己,憧憬未来,不再踏入任何人的计划中,余生只为自己负责。
《出走的决心》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读那么多书从来不是为了成为谁的谁。
而是为了看这个世界,花是如何开的,水怎么流,太阳何时升起,夕阳又如何落下,我想,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很幸运,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而是有了为自己活一次的觉醒。
她们享受生命最好的状态,接受了不被任何人捧在掌心。
无论遇到什么,她们都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从头再来。
▽
小说最后,毛姆像个局外人,遥望着凯蒂远去的身影,说道:
“她不清楚未来有什么在等待着她,但是她在心里准备好了,无论发生什么,她都会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去接受。
她做过的蠢事,经受的磨难,并非毫无意义——这一切,都带领她走上一条安宁的路。”
小说里的凯蒂,蜕变重生,小说外的我们,也将找到自己那条觉醒之路。
永远记住:
女人不仅仅只有感情,她有思想,也有灵魂;
女人不仅仅只有美貌,她有野心,也有才华。
在觉醒中,拔节生长,在抗争中,为自己赢得漂亮的一生。
不依赖任何人,永远为自己托底,这就是一个女人最深刻的蜕变。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发布于:安徽